getpwnam NAME
getgrnam NAME
gethostbyname NAME
getnetbyname NAME
getprotobyname NAME
getpwuid UID
getgrgid GID
getservbyname NAME,PROTO
gethostbyaddr ADDR,ADDRTYPE
getnetbyaddr ADDR,ADDRTYPE
getprotobynumber NUMBER
getservbyport PORT,PROTO
getpwent
getgrent
gethostent
getnetent
getprotoent
getservent
setpwent
setgrent
sethostent STAYOPEN
setnetent STAYOPEN
setprotoent STAYOPEN
setservent STAYOPEN
endpwent
endgrent
endhostent
endnetent
endprotoent
endservent

這些常式與系統 C 函式庫中的對應常式相同。在清單內容中,各種取得常式的回傳值如下

#    0        1          2           3         4
my ( $name,   $passwd,   $gid,       $members  ) = getgr*
my ( $name,   $aliases,  $addrtype,  $net      ) = getnet*
my ( $name,   $aliases,  $port,      $proto    ) = getserv*
my ( $name,   $aliases,  $proto                ) = getproto*
my ( $name,   $aliases,  $addrtype,  $length,  @addrs ) = gethost*
my ( $name,   $passwd,   $uid,       $gid,     $quota,
   $comment,  $gcos,     $dir,       $shell,   $expire ) = getpw*
#    5        6          7           8         9

(如果條目不存在,回傳值為單一無意義的 true 值。)

$gcos 欄位的確切意義有所不同,但通常包含使用者的真實姓名(與登入名稱相反)和與使用者相關的其他資訊。不過,請注意,在許多系統中,使用者可以變更這些資訊,因此無法信賴,因此 $gcos 已被污染(請參閱 perlsec)。$passwd 和 $shell,使用者的加密密碼和登入殼層,也因相同原因而被污染。

在純量內容中,您會取得名稱,除非函式是依名稱查詢,否則您會取得其他項目,無論是什麼。(如果條目不存在,您會取得未定義的值。)例如

my $uid   = getpwnam($name);
my $name  = getpwuid($num);
my $name  = getpwent();
my $gid   = getgrnam($name);
my $name  = getgrgid($num);
my $name  = getgrent();
# etc.

getpw*() 中,欄位 $quota、$comment 和 $expire 很特別,因為在許多系統中都不支援。如果 $quota 不支援,它會是一個空的標量。如果它有支援,通常會編碼磁碟配額。如果 $comment 欄位不支援,它會是一個空的標量。如果它有支援,通常會編碼一些關於使用者的管理員註解。在某些系統中,$quota 欄位可能是 $change 或 $age,這些欄位與密碼老化有關。在某些系統中,$comment 欄位可能是 $class。$expire 欄位(如果存在)會編碼帳戶或密碼的過期期間。有關這些欄位在您的系統中的可用性和確切含義,請參閱 getpwnam(3) 和您系統的 pwd.h 檔案。您也可以在 Perl 中使用 Config 模組和值 d_pwquotad_pwaged_pwchanged_pwcommentd_pwexpire,找出 $quota 和 $comment 欄位的含義,以及您是否有 $expire 欄位。只有在您的供應商以直覺的方式實作影子密碼檔案時,才會支援影子密碼檔案,也就是說,如果您在特權下執行,或存在 shadow(3) 函式(如 System V 中所見,包括 Solaris 和 Linux),則呼叫常規 C 函式庫常式會取得影子版本。實作專有影子密碼設施的系統不太可能受到支援。

getgr*() 傳回的 $members 值是群組成員的登入名稱的空格分隔清單。

對於 gethost*() 函式,如果 C 中支援 h_errno 變數,則在函式呼叫失敗時,它會透過 $? 傳回給您。成功呼叫傳回的 @addrs 值是對應函式庫呼叫傳回的原始位址清單。在網際網路網域中,每個位址長度為四個位元組;您可以透過類似以下的方式解開它

my ($w,$x,$y,$z) = unpack('W4',$addr[0]);

Socket 函式庫讓這變得稍微容易一些

use Socket;
my $iaddr = inet_aton("127.1"); # or whatever address
my $name  = gethostbyaddr($iaddr, AF_INET);

# or going the other way
my $straddr = inet_ntoa($iaddr);

相反地,要將主機名稱解析為 IP 位址,您可以寫下以下內容

use Socket;
my $packed_ip = gethostbyname("www.perl.org");
my $ip_address;
if (defined $packed_ip) {
    $ip_address = inet_ntoa($packed_ip);
}

請確定 gethostbyname 是在 SCALAR 環境下呼叫,並且檢查其回傳值是否已定義。

即使 getprotobynumber 函數只有一個引數,但其優先權與清單運算子相同,因此請小心

getprotobynumber $number eq 'icmp'   # WRONG
getprotobynumber($number eq 'icmp')  # actually means this
getprotobynumber($number) eq 'icmp'  # better this way

如果你記不住回傳清單中哪個元素包含哪個回傳值,標準模組中提供了依名稱介面:File::statNet::hostentNet::netentNet::protoentNet::serventTime::gmtimeTime::localtime,以及 User::grent。這些介面會覆寫正常的內建函數,提供回傳物件的版本,其中包含每個欄位的適當名稱。例如

use File::stat;
use User::pwent;
my $is_his = (stat($filename)->uid == pwent($whoever)->uid);

即使它們看起來像是相同的函數呼叫(uid),但它們並非如此,因為 File::stat 物件與 User::pwent 物件不同。

在多執行緒環境中,其中有多個執行緒可能使用這些函數,許多函數並不安全。特別是,像 getpwent() 的函數會逐一處理,而不是逐一執行緒處理,因此如果兩個執行緒同時處理,則兩者都無法取得所有記錄。

有些系統有某些函數的執行緒安全版本,例如 getpwnam_r() 代替 getpwnam()。在這種情況下,Perl 會自動且無形地替換執行緒安全版本,而不會通知。這表示在某些系統上安全執行的程式碼可能會在缺乏執行緒安全版本的其他系統上失敗。

可攜性問題:perlport 中的「getpwnam」perlport 中的「endservent」